北京学校大全北京教育新闻正文

北师大朝阳附中召开“朝阳区初中校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变革交流研讨会”

2014年10月22日 01:27 来源:学校大全编辑:admin

2014年10月17日,北师大朝阳附中召开“朝阳区初中校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变革交流研讨会”。此次会议由朝阳区教委主办,朝阳区教研中心协办,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承办。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裴娣娜教授、朝阳区教研中心杨碧君主任、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课程管理室江峰主任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秋玲教授、北京市语文教研员刘宇新等专家莅临指导。朝阳区70余所初中校的500余名教学干部、教研组长、骨干教师参与听课、研讨,北师大朝阳附中的手拉手学校内蒙古音德尔第四中学、北京市昌平区中滩中学的领导、教师也参加了此次交流研讨活动。 2009年9月17日,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正式成立。办学五年以来,学校秉承北师大林砺儒校长的全人格教育思想,坚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,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教育理念,在培养什么样的人、做什么样的教育等方面有许多思考与尝试。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,结合学情、校情,北师大朝阳附中提出绽放教育理念,即培养品德优良、基础扎实、身心健美,在表达、交流、协作、批判、创造、反思、责任等方面具有良好素养,具有生成与发展、学习与创新两大核心能力的初中学生,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在校园中精彩绽放。 围绕绽放教育理念,该校开展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等学生学习力研究,并通过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、学科课程建设纲要的编制、课堂文化建设等一系列课程建设重点工作,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,为学生的能力培养、生命成长搭建丰富的课程平台,带动了教师专业发展。 10月17日,学校的18个教学班全部开放,同时呈现除体育、劳技以外的12学科课堂,涉及专题教学、主题教学、跨学科整合等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探索,展现了各学科围绕学校课程建设核心理念进行的探索与思考。其中,语文组的三节课,分别是主题教学《因为有爱》、专题教学《筑梦桃源》和读写结合《抒情点亮你的文章》。这三节课都体现了语文组乐读、乐思的学科主题,体现了模块化教学、读写结合等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,体现了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统一。而英语课《What is the best way to travel》所用学材是教师根据知识要点自己编写的,内容围绕学校开展的江南课程展开,其学材组织的依据是英语学科建设纲要所确定的核心主题之一,即关键词life,江南课程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实际生活,更能激发英语学习兴趣。《化学实验中的气压变化问题》这一课题,是理化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关注到的学科关联问题,既有知识的关联,又有实验方法和思维能力上的紧密联系。大会当天交流研讨的18节课,较高水平地体现了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思想,是学校育人理念和育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具体呈现。 课堂观摩后,与会者汇聚在北师大朝阳附中金声讲堂,就学科课程建设进行了研讨。研讨会由朝阳区教研中心庄国先主任主持。首先,由蒋立红校长介绍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。蒋校长从学校课程建设的背景、课程建设的思路和特点、课程实施的路径与方法、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果、对课程建设的反思和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,全面、详细地介绍了建校五年来学校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,特别强调了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永恒主题的重要性。 其次,北师大朝阳附中语文教研组长杨群老师、数学教研组长侯金枝老师、理化教研组长魏留芳老师分别进行了主题为《语文学科课程建设纲要》的制定与实施、数学学科资源建设的实践与思考、基于学生发展的理化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思考的大会交流。 朝阳区教研中心杨碧君主任讲话 北师大朝阳附中召开“朝阳区初中校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变革交流研讨会” 北师大朝阳附中召开“朝阳区初中校学科课程建设与教学方式变革交流研讨会” 来源: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中学

相关评论

评论列表(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)

相关新闻